笔趣阁

海岸线文学网>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716章 浮山军留驻仪征(第1页)

第716章 浮山军留驻仪征(第1页)

第716章浮山军留驻仪征

张鹿安看到部下主要的失踪将领基本上已经到齐,心下顿时大安。

而此时的危机局面还在加剧,清军的后续援军已经陆续到位:

清将吴学礼带领所部人马,并张国柱和郝效忠两路人马,经过一番猛攻,已经重新占据了藕山堡,开始再次从西面围困浮山港。

清将徐恩盛和徐育贤则是率领大军从北面逼近浮山港。

张鹿安听到清军四处云集的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再守浮山港了,命令牟国卿和牟国俊兄弟在江面挡住清军的水师,以陈利六所部殿后,将其余各部人马,陆续坐上孟大江组织的船只,全军往崇明岛方向进。

张鹿安本人则是带着陈利芸,乘坐孟大广的水师第一营的船只,航行到长江南岸的池州,接上了自己的姐姐张鹿贞的一家人,也在这里拜见了黄得功,为黄得功送上了半船好酒。

“黄帅,很遗憾,我守不住浮山寨了,这就要撤离浮山,不过我会暂时留在崇明岛的,我的大哥也在那边坚守。”

“浮山伯,你是知道的,我部前段时间与左部大战,损失很大,各部都在休整当中,没有及时为你部提供救援,还请多加包涵。”

“黄帅说的哪里话?鹿安在桐城和浮山的失败,很大的原因是自己考虑不周导致的,怪不得别人。

只是此去东下,不知何时能够再见,黄帅但请保重。

只要黄帅守住长江上游,鹿安虽然所部人马有限,但是可以保证会守住江阴到崇明岛一线。”

“好,一言为定!”

这是张鹿安最后一次见到黄得功。

张鹿安在次日便离开了池州,派人给陈利六和牟国卿,让他们跟在身后撤退。

清军吴学礼部攻占了浮山港,整个安庆府全部在清廷的治下,迅安定了下来。

而能够安定下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的原有百姓,已经死亡或者撤走,少部分留下来的,只是想要活着,没有多少反抗的勇气。

而且宁南军大量家眷的涌入,不可能指望这些家眷来反对自己人的。

但是安定的只是安庆府的平原地带。

安庆府北部的大别山区的原住民,抗清起义活动却是此起彼伏爆起来,以蕲黄72寨为的抗清义军,不愿意接受清廷的统治,纷纷自起来奋起反抗,给清国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清廷不得不以九江总兵徐勇,改任为黄州总兵,全权负责剿灭大别山区的各路义军。

这是后话。

虽然一切也还是在自己的计划范围内,但是张鹿安的内心还是非常惆怅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么急迫的情况下转移,还损失了大量的精兵强将,真的是得不偿失。

经过南京水面时,按照既定计划,张鹿安的船只在南京的码头,接走了一些跟自己友好的人员,比如刘若愚、张可度、张可仕、张可久等人和他们一家人,此时张可仕三兄弟的母亲,也就是张鹿安的二婶已经去世;

刁长寿眼见着天下大乱,放弃了学业,跟他父亲回到了钦州;

王彦和申靖邦则是按照与张鹿安的约定,也从国子监退了学,回到了老家河南。

实际上南京城内得知清军逼近的消息后,哪怕清军还远在五百里开外的徐州,南京城内的士绅百姓都是已经乱了心神,南京国子监陷入了停摆状态,连郑成功也罢学离开了国子监,去了郑鸿逵的军中。

其他有权有势地一些人则是向杭州逃走,当然更多的有心人,选择了留在城内。

张鹿安曾经有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但是等他到了南京城,亲眼见证了南京城内的极度混乱,摇头不已,从上到下,士绅民心已乱,尤其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朱由崧,哪怕是曹操在世,恐怕也无法做到快地收拢人心。

而南京城内外,由卜从善和蒋云台率领的京营人马号称二十四万,如果想要强夺朱由崧,对于张鹿安来说,肯定也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张鹿安综合考虑下,果断决定放弃南京,继续向东行驶。

只是他的姐姐张鹿贞突然跟张鹿安提出,想要独自前往扬州城,因为张鹿安的姐夫马应魁此时正在扬州城内。

张鹿安是绝对不放心让自己的姐姐一个人去扬州城的,而且他也认为扬州城是绝对守不住的,明军最好的方式还是暂时放弃江北,将精锐力量暂时撤到江南来,再进行统一整编,利用水师的优势抵挡住清军的进攻,然后待整合陆师力量后进行反攻。

张鹿安于是下令让浮山军的第三协并水师牟国卿、牟国俊、孟大广、黄玉龙各部随着自己驻军扬州西南面的仪征,并准备亲自前往扬州城拜会督师史可法,将自己的建议表达出来。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