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盾不是后来的诸葛亮,因为他一直被晋灵公提防着,不可能成为晋灵公的相父。
晋灵公更不是后来的赢政,他没有真正受过苦,不可能成就一位有着坚毅果敢特质的国君。
当然,晋灵公一开始是必须听从赵盾的,只是这种听从是无可奈何的。
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懂事,逐渐需要塑造自己作为国君的无上权威。
于是,他开始动用起自己的权力来。
在晋国,国君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同的。
没有公族对晋国公室来讲是一种消弱,但没有公族说明财富、土地和权力都集中到国君身上了。
于是,晋灵公开始亲自着手治理起国家来,内政和外交,但凡有机会,他都要去插手。
于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些怪事来了。
如河曲之战未能取胜的责任,居然直到七年后才来追究。可怜了胥甲,被迫流亡陈国。
但晋灵公不敢对赵氏动手,赵穿就逃到了一劫。
当然,赵穿的逃过一劫,赵盾是通过让赵穿立功,即让赵穿以晋国公婿的身份去郑国作人质,使他将功补过,从而得以保全。
又如公元前6o7年,为救宋国,赵盾率军出征,在北林与楚国相峙。
结果是赵盾成了赵跑跑,但这真是赵盾的本意吗?
不,这是晋灵公的命令。晋灵公干涉了赵盾的用兵,使赵盾不得不撤军。
当然,我们在讲北林之战时已经讲过,对赵盾来讲,在战胜楚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确实不敢轻易与楚军开战。
一旦战败,赵盾将完全被正在茁壮成长的晋灵公给压制。
所以,当时的赵盾是很纠结的。
同样纠结的是当时的晋灵公,因为如果赵盾率晋军在北林大败楚军,那赵盾的功劳更大,权势更盛。
正在茁壮成长的晋灵公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晋灵公令赵盾撤军。
撤军的理由还是编出来的:西线秦军来犯。
当赵盾回国后赶赴西线,却现这居然是一个大忽悠。
可以想象的是,如同三国演义里,蜀帅姜维已经兵围魏国司马氏兄弟于铁笼山,只差一步就可以灭了司马氏,但蜀后主刘禅却诏令姜维退兵。
姜维回国后,当然是当面质问了后主刘禅。
同样,赵盾回国后也肯定是质问了晋灵公。
晋灵公因此而感到害怕了,他感觉到只要有赵盾的存在,他这个国君当得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除掉赵盾。
对晋灵公来讲,貌似老天是不会帮他的。因为他三番五次想除掉赵盾,结果却没有成功。
当赵盾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的权势成了最大的生命隐患时,赵盾只能选择逃亡。
主公,那就把一切都还给你吧,晋国,就交给你了。
但赵盾的逃亡,使赵盾的一帮坚定拥护者的利益立即受到影响,如赵穿。
赵穿在晋国也算是一位到处惹事的主,率性而为,天不怕地不怕,原因之一赵穿是晋国的公婿,前国君之女婿。
原因之二是赵穿是赵氏家族当时的二号人物。
原因之一让赵穿游离于赵氏家族之外,赵盾不敢对他有过多约束。
原因之二让赵穿有了赵氏家族的依靠,全晋国几乎谁都不敢惹他。
所以,当赵盾逃亡后,天不怕地不怕的赵穿就果断干掉了晋灵公!
好了,晋灵公,走吧,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