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在外面马车上等得心急如焚,终于等到莺莺上了马车,她忙问:&1dquo;如何?”莺莺轻轻点点头,于氏才放下心来,将早就备好的参汤递给了莺莺一杯。
莺莺接过参汤,喝了一口,这才感觉到四肢松弛下来。
她这两天绷得太紧了,从接到萧照的消息后就悬着心,后来又是殚精竭虑为进皇宫做准备:盘算皇后的个性、分析宫里的情势、谋划说服的切入点。等进宫后又有要绷紧心弦审时度势说服皇后。
此时终于松弛下来,顿觉疲劳,靠在靠枕上,随着车马萧萧睡了过去。
等她到家下了马车更是卸了钗环草草洗了把脸换了衣裳就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到了第二日,等她醒来时就听于氏求见。
莺莺忙叫人迎上来,于氏神色有些振奋:&1dquo;我公爹从朝堂上探听来的消息,我想着叫丫鬟传不清楚话便特意跑了一趟。”
原来今日早朝时候有官员试探着提出要给萧照治罪的话题,就立即被官家驳回:&1dquo;萧照为国殚精竭虑,如今生死未卜就得你们这般对待,岂能不叫天下忠臣寒心?”
台谏官还有话说,官家又道:&1dquo;昨儿皇后拿着萧照沿途所写家书,朕才知道他这一路上如何风餐露宿,这时候朕怎么忍心定罪?”
而后责令官员去寻找萧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等寻到仔细调查后再看是否有罪,不能胡乱定罪。
莺莺这才放下心来,看来贺皇后已经说服了官家,总要调查清楚才定功过,不至于让萧照蒙受不白之冤。
于氏先是高兴,而后有些黯然:&1dquo;如今就看找到九郎了。”
说到这话题一时气氛有些寡淡,诸人都当萧照这是多半已经遭遇不测了,只不过是顾着莺莺心情不说出来罢了。
莺莺却很是坚定:&1dquo;我要去寻萧大人。”她睡了一觉已经想好了,萧大人若是真去世了,她也要扶着他的灵柩来汴京安寝。
打定了主意,莺莺便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汴京。
苏家人也得了这消息,大房夫人亲自来探望莺莺,还叫萧家庶子和二娘子夫君也护送莺莺一起上路,莺莺自然是婉拒:&1dquo;有萧家人陪着我便是。那里如今不大安全。”
不过这一份心意的确难得,如今黄河水还未退,一般水灾淹没后便是大疫,这时候冒险去灾区当真是难,有瘟疫的可能,还有路上落草入寇的灾民。
莺莺早就带了蒙口的口巾丝帕,还有消毒的石灰和药草,第二天便出离开了汴京。
这消息很快传到了侯府。
郜英彦蹙着眉听完后啧啧称奇:&1dquo;这人当真是不要命了不成?”他原想着趁机落井下石,再得莺莺好感,谁知苏莺莺竟然自己出去寻萧照尸?
&1dquo;这女子能够进宫是有勇,说动皇后是有谋,有勇有谋,怪不得当初你翁翁想要与苏家那样低的门户定亲。”侯爷感慨。
第1o2章
这消息很快传到了侯府。
郜英彦蹙着眉听完后啧啧称奇:&1dquo;这人当真是不要命了不成?”他原想着趁机落井下石,再得莺莺好感,谁知苏莺莺竟然自己出去寻萧照尸?
心里除了遗憾还有些说不出的触动。原来人最缺什么就会羡慕什么,像郜英彦素爱四处留情,却也羡慕旁人能遇到真心实意。
他回想一下自己遇到的女子,或为权势,或为金钱,或为解闷,却没有一个人是真真切切爱他这个人的。
置身处地想一想,若身临险境的人不是萧照是他,会有人像莺莺一样去寻他吗?
李菁不会,她只会贤惠得体主持葬礼;苏环不会,她只会趁乱裹挟钱财;那位怀孕的爱妾不会,她只会娇滴滴哭着求侯夫人和侯爷怜惜;外面露水情缘也不会,她们只会再寻男子,毕竟汴京城里出来寻欢作乐又有钱的年轻男子并不止他郜英彦一个。
郜英彦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真情的力量,即使只是旁观也足以让他心旌振动。
&1dquo;这女子能够进宫是有勇,说动皇后是有谋,有勇有谋,怪不得当初你翁翁想要与苏家那样低的门户定亲。”侯爷感慨。
侯夫人也点头:&1dquo;怪不得老夫人对那苏三娘子高看一眼,她老人家还是识人得清楚。”
如果说郜英彦是从男女情爱的角度评价莺莺,那么侯爷和侯夫人就是站在家族的角度考量了:她能在家里遇到危机时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本就是当家儿媳难得的品质。
市井里的小民找儿媳是希望对方顺从温顺,能够听家里长辈差遣任劳任怨。往往不愿找太有个性有自己主心骨的女人做媳妇。
可高门大户不一样,他们要面临更严苛的政治斗争,险中求富贵大浪寻珍宝,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惊涛骇浪:或许是流放或许是造反,这时候就要求家中主母能够强硬坚韧,担当起家族重任。
老两口原本是听了苏环的表述,认定苏莺莺天生凤命想将苏莺莺的运势抢夺过来给自己儿子做天子的好运。
可是这回却叫他们自内心认同赞赏苏莺莺,想让她嫁入自己家家门。
至于二嫁不二嫁的,郜家压根儿就没想到也不在乎。对于这么一个珍宝样的人,贞洁着实不是她的宝贵之处。
这消息传到后院苏环则心里一顿,按照她的想法这时候苏莺莺应当清点资财准备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