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周晓晴一起被拉到火锅店,一边给家长们讲夏令营的趣事,一边听她们分享好消息。
原来在她们参加夏令营时,纪录片《舌尖》已经大红大紫。
曾静她们与地方台的合作,取得了显着效果,为纪录片获得了轮播机会。
这么快上轮播算破例,自然要给收视数据服众。
结果,收视率公布后,意外地引发了各省份的“攀比”。
“xx省的收视率怎么这么低,是不喜欢美食吗?”
“我们yy省的收视率好高,不愧是吃货之都!《舌尖》拍得太好了,希望第二季第一站就来我们省。”
“怎么可能不喜欢美食?我们xx省只是全民养生睡得早,yy省等着,纪录片第二轮在早上播,我们省收视率绝对反超你们!”
这个意外的攀比一冒头,曾静立刻有了主意。
她向领导建议,第二季干脆就按收视率高低,来决定每一期播哪个省份的美食内容。
第一期,就选第一轮播放最高的省播;从第二期起,就取收视率最高的省播放。
人类这种生物,一旦涉及竞争,还是这种集体荣誉的竞争,就容易上头。
这个播出方案一公布,《舌尖》的收视率,那简直是坐着火箭在飞升。
早上的档期其实也不算好,只是勉胜深夜档。
但因为激起了观众的胜负欲,结果这档纪录片才轮播到一半,竟然就已经比肩黄金档的收视率!
而伴随着《舌尖》收视率攀升,它的内容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最初,有很多人只是放着当背景音,为自己的省份贡献一点收视率。
但电视放都放了,偶尔也会瞥几眼看一看。而正是这无意间的几眼,渐渐,越来越多人才发现——
原来它竟然是一部,既有美食又有人物,还有故事的好片子。
“随便几眼”变成“看进去”,最后再转变成“沉浸其中”,《舌尖上的烟火》终于引发了人们真正的讨论。
“《舌尖》太好看了,本来我以为纪录片很无聊,但它太会讲故事了。”
“真的是,片子里的人一点都不出名,就是我身边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但就是很吸引人。”
“我都看哭了,这哪里是中国美食目录,简直是小人物生活传记!”
“这么好的纪录片,一开始竟然放在深夜档播,差点就错了。还好团队没有放弃,想尽办法又争取到了晨间档。”
“听说团队走遍全国,整整拍了一年,总时长一万小时。太厉害太值得歌颂了,幸好《舌尖》没有被埋没。”
“太理智了!无论是纪录片里的人,还是拍摄记录片的团队。大家努努力,让我们一起把《舌尖》送上黄金档!”
……
当明珠拂去尘土光芒大盛,它的光彩就再也无法被盖住。
最后在广大观众的努力之下,《舌尖》不仅又争取到了央视的黄金档,还成功地把播出权卖到了各地方卫视。
历经了整个暑假,《舌尖》终于取得了它本该有的成绩,红遍全国。
而积极出主意的母女俩,也收获了她们想要的报酬——
春熙火锅作为整部纪录片里最喧嚣的存在,无疑狠狠地出了波风头。
整个八月,无论是蓉城的总店,还是北京新开的分店,都是日日门庭若市。
这种全国“现象级”片子的广告,而且是一整期节目的广告含金量,那是黄金档中插广告都无法比拟的存在。